作为城建重点工程,开工建设徐州高铁东站子站房被摆上日程。记者调查发现,随着旅客激增,运营不到5年的徐州高铁站已拥挤不堪。新建站房背后,是解决发展超出预期的“补救”之举,这也为其他将建高铁的兄弟城市提供借鉴——高铁规划,应给百姓多留点空间!
旅客年增两三成,站房显“小”了
18日,春运进行时。南京旅客王晓峰在徐州高铁东站摩肩接踵的人群中,等待检票上车。1.5万平方米的车站站房内,春运高峰时每天发送4万旅客,由于所有车次的检票闸机都集中在一起,本不算宽敞的候车大厅更会集聚人流。一直站着候车的王晓峰直言,“和南京南站比起来,徐州高铁站实在太小了,舒适度和便捷上都要打折扣。”
王晓峰所说的南京南站,客流量平日在六七万人,高峰时达10万人,是徐州东站的两到三倍;而那里的主站房面积有28万多平方米,是徐州东站的18倍!
徐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,也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,日益增长的客流让车站方面倍感压力。统计显示,该站在2011年运营半年的客流为136万人次;2012年,全年为388万人次;2015年猛增到719万人次,近些年每年递增25%至30%,预计到2025年,这一数字将达到1470万人次。
徐州东站党委书记韩召阳告诉记者,2016年随着郑徐高铁的开通,车站的日常客流将保持高位,达到2.5万至3万人,比之前日均增加1万人左右。“我们增加了闸机,加强引导,现在大家进站没什么问题,秩序也很好,不过候车面积不足的现实挑战就在眼前。”
新建3万平方米,跟上“高铁速度”
“客流猛增,高铁发展速度之快,超出了我们预期。”徐州市铁路办规划建设处处长陈胜坦言,在2008年京沪高铁启动建设时,原铁道部要求,徐州东站站房初始建设规模仅有8000平方米。当时,徐州方面立即提出不能满足需求,在多方争取下,又自掏了七八千万元,才建成了现有规模。“那时,不少人觉得这下够用了,甚至认为‘超标’了,没想到还是没有适应新形势。”陈胜说。
事实上,扩建徐州东站站房的呼声从2013年就已传出。只是,老站房周边已没空间,不具备相关条件。徐州高铁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帅告诉记者,为了缓解候车压力,他们在现有候车室外的地下空间改建了1400平方米的餐饮购物街区,既让旅客有去处,也改善了商业配套服务。
这当然只是权宜之计。最终,徐州市委、市政府又一次向上争取后,将新站房建设放入与徐宿淮盐铁路项目同步实施。由于新站房采用线上高架候车的方案,也不会额外增加新的用地问题。
按照规划,根据铁路主体施工情况,3万平方米的新站房预计在2016年四季度开建,并与徐宿淮盐铁路同时运营。届时,新老站房会实现互通互联,还将配套建设站前高架、站前东广场、地下停车场、出租车候客区,以及场下旅客集散区等五大工程,更加方便旅客换乘。
做好科学规划,考验各地智慧
记者发现,为高铁站房“扩容”并非徐州独有,蚌埠和昆山都提出过这样的计划。业内人士分析,按照原铁道部的理念,高铁应类似于日本的新干线,旅客不用过多停留,刷票即走,所以在站房规划上往往偏“小”。不过从实际效果看,这不太符合中国的现有国情。
然而,另一方面,在中西部一些高铁站区,特别是平时由于旅客较少,站房往往空荡荡,又显“太大”。“高铁的建设,一定要避免走入两个极端。”在陈胜看来,站房太小,旅客舒适度可能会降低;太大,不仅是一种浪费,对财力也是考验。比如徐州新建站房的三四亿元资金,就是由地方掏腰包,如果没有一定的决心和能力,难以完成。他认为,站房规模的科学认定,要根据对客流的准确预测。“我们当时用的预测模型是按照普通列车作为参照的,现在的发展实践,也为其他将建高铁的城市提供很好的借鉴。”陈胜说。
翻开江苏未来的高铁版图,随着徐宿淮盐、连淮扬镇的开通,更多城市将享受到“高铁福利”,做好站房建设以及周边综合开发等前瞻性的规划,必然会是一道现实课题,考验着各地的智慧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:中国轨道交通网 http://www.rail-transit.com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rail-transit.com/Detail_News.aspx?ID=34943